第133章 商议大改革-《群英三国》
第(2/3)页
或许很多人都在奇怪,为什么方云非得等到十八岁才娶别人。好在方云和华佗都是医学界的权威,已经公开表示晚婚晚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存活率,减少母体的难产率。就因为这个,甄逸也不在纠结十八岁结婚的这个约定。
至于百姓和世家到底遵不遵守的,方云只是加大了宣传力度,没有要强行规定的意思。唯一严令禁止的,只是近亲结婚这件事情,三代内的亲属不允许通婚。理由也已经给出来了,遗传病和白痴儿童的宣传,多少还是吓坏了那些世家和百姓。
过了年,第一次大朝会的时候,刘辩如同往昔一样,来到了主位。他依然是大汉名义上的皇帝,但更多的只是过问一下国家大事,却不参与。比起那个时刻想着脱困中兴的刘协,这个刘辩更懂得‘本分’二字,乖乖的当个摆设。
或许,这何尝不是汉家先祖喜欢的‘无为而治’?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把事情都交给专业的人去做,自己这个外行人就不再干预什么,隐隐有种君主立宪制里君王的风范。
在大朝会上,戏志才率先发话,内容却是有点震撼,那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政府机构的问题。他表示,这几年方云制定的那些部门,所表现出来的行政能力和机构合理性已经完全展现了出来,无一不说明这些部门的存在和划定,使得大汉朝廷的效率提升了三倍有余。这样的情况下,进一步深化,甚至全面推广很有必要。
毕竟,除了晋阳以外,其他的州郡并未改革,继续沿用汉朝旧制,最多设置一些类似临时部门的存在,这种不上不下的行为不可取,应该早日完成改革为上。
郭嘉、左明、余幸、王磊和王累等主要文官表示支持;而典韦、马腾、黄忠和张辽等武将也表示支持,同时也表示,应该对军队也进行深入改革。至少,在大汉的序列之中,军队里面可没有什么参谋部的说法,更没有工兵和政委这两种序列。
“深化改革的问题我非常清楚,但今年七月份就是这一届大学生毕业的时候。甚至到时候,军校那边这一批的军官也会培训完毕。我本来打算,是在那个时候才开始改革,主要我打算设置一些新的政策,比如官吏一体化,还有公务员考试制度等。
若是现在就改革的话,那么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,就是人手的问题。新的制度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吏去担任管理者。若是任由世家子弟充斥这些部门,那我们的大学生和军官怎么办?还有。这样进一步的扩大世家的权柄,也牵扯到我们对世家的控制力度问题,各位可有考虑过?”方云就自己的想法给出回复,同时也解释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构想。
“主公大才。所想非我等所能比拟。然则‘凡事不预则不立’,我等或许没办法立刻就进行深入改革,但却可以进行讨论,还有预先考虑如何改革的问题。省得到了七月份的时候,在进行改革的时候。难免手忙脚乱的。
如今南方诸侯对我们虎视眈眈,我们一旦露出破绽,他们就会猛地扑过来咬我们一口。尤其是改革这种事情,更是容不得一丝慌乱,所以臣此刻提出改革,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当真正改革的时候,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。”戏志才不慌不忙的解释道。
显然,智力过百的这厮,早已把一切都给想到了。只是装傻这种行为,乃是华夏上下五千年臣子以为自保的一种手段。却是怪不得谁。说到底,一个太聪明的下属,在封建时代来说,太叫人感觉不安全了。
一般情况下,这样的时候君王会安排一个对头给他,和他斗个你死我活什么的。期间哪怕有点损耗也无所谓,只要两人都能够创造的利益,比损耗高,这就可以接受。不管如何,这样的局面下。君王本人才可以高枕无忧。
帝王心术,本身的精华,就在于‘平衡’二字。
“陛下以为如何?”哪怕是做做样子也好,方云也要问问刘辩。
第(2/3)页